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我们对丑陋教材反应如此强烈?

Editor's Note

今天这个事在盖帮大会群内也引起了众议,让我们仅从审美的角度,来听一听美育作家、儿童艺术教育家、同时也是盖娅第10期自然体验师的亚楠老师(自然名:蝌蚪妈妈)的分析……一定要打开视频哟~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悠然过一生 Author 戴亚楠


今天来聊聊丑到天际的教材设计。


估计关心教育的各位都已经看到了,我就不再放丑出天际的图了。


我想这个“事件”大概反映了一个社会矛盾—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低下的垄断的审美供应之间的矛盾。



这个矛盾其实时不时就会爆发一下,比如评选十大最丑建筑,吐槽那些无法言说的辣眼睛装修......


我们已经从大一统的审美标准中逐渐脱离,个人的审美被唤醒


我们这一代和上一代人基本没有什么审美教育,因为和分数无关,因为没什么用。


在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,审美的追求逐渐成为刚需。可以看到大家对于功能相同的物品在设计层面的需求,追求更加人性化的体验等等。


作为父母也希望缺失的艺术教育不要在孩子身上重演,这些年明显感受到父母对于儿童艺术教育的热情。


审美教育对每个人如此重要,因为我们不是要培养艺术家,而是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观众、欣赏者,对预算有决定权又有一定审美素养的人。


刚刚发布的新课标对审美如此重视,教学内容里提到“发现身边的美”。


身边的美不是再刻意做个什么事,孩子身边的视觉素材就是使用率最高的教材,粗鄙不堪的设计,家长有如此反应,其实一点都不强烈。


你不鞭策,怎么进步呢?


我觉得应该好好找找背后的原因,才能避免浪费以及这种低级的审美再出现。


毕竟在各行业的设计日趋进步,出版业精品绘本图书层出不穷的情况下,还能如生活在真空般搞出这个水平的“设计”,还真是匪夷所思呢。


本文转载自公众号「悠然过一生」






把下一代的审美补回来,发现身边的美,营造审美的氛围,除了教材,也有赖于每一个家庭,而妈妈们可以是孩子最好的榜样

荐读 | 做妈妈不是孤单的旅程,你也需要艺术的疗愈


亲近美,亲近自然,是孩子们的天性!

拿到蚊滋滋校长新书《土里不土气》之后,

小树对所有的插图和照片都感兴趣,

一边翻一边嘀咕:我的天,苍蝇还分种类!

六一线上读书会 | 《土里不土气》原来是本童书!


近期精彩文章

--扫右下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首页 查看更多内容--


▽点击「阅读原文」即可下单《土里不土气》「盖娅特别纪念版」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